“寻味”科学游戏,“对话”儿童世界——合阳县曹李颖老师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

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我们将游戏化教学带进科学领域,让幼儿在玩中感受体会科学带来的奥秘。

一、活动材料的游戏化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幼儿通过看、摸、捏、敲材料,产生较强的探索欲望。如在“神奇的指纹”这一活动中,我就提前准备了放大镜、印泥,透明胶、纸、笔,让幼儿了解通过各种途径去观察、发现一种事物现象,扩展思维的灵活性。幼儿在心致志地摆弄材料中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探索的过程。放大镜使他们看的更清楚,从而能说画出不同的指纹形状,了解指纹的特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整个活动幼儿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过程流畅,过度自然、清晰。活动中幼儿能根据用不同的方法提取指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动过程的游戏化

将科学教育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使幼儿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在亲身体验中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更加爱科学。将游戏作为科学教育的导入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究和了解的愿望。如在进行“相反国”主题教学中,我们投放了《百变磁铁树》,将材料投放在区域里,幼儿自己玩,有的有一块磁铁运用磁力滚动另一块磁铁:有的利用磁铁拼出轮胎、磁铁树;有的还进行魔术表演,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游戏结束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成果。利用自主游戏作为科学活动的过程,不仅能快速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活动的组织显得自然、生动。

通过游戏化的科学活动,使幼儿明白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和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索的世界里走得越来越远,飞得越来越高。(供稿:县幼儿园 曹李颖 审编:王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