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速读国内篇----第八十七章《神仙传》

第1页 作者介绍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江南士族,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性格内向,不善交友,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

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晋永兴元年(304)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次年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但因陈敏盘据江东作乱,归途断绝,遂流落在徐、豫、荆、襄、江、广诸州之间。

后葛洪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修习玄静。继而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以女儿鲍姑许配。建兴二年(314),葛洪返回家乡,隐居深山继续从事《抱朴子》的创作。东晋开国,朝廷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

咸和二年(327),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

葛洪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收有其著作十余种。

第2页 读者评论

1、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2、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他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就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葛洪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的注名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3、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他指出,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他还指出,用四氧化三铅可以炼得铅,铅也能炼成四氧化三铅。在葛洪的著作中,还记载了雌黄 (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第3页 写作背景

出于对生命无限的向往,中国自古就有神仙传说,神仙信仰也一直绵延不绝。最早在《山海经》中即记载有昆仑、蓬莱等神山仙岛,其中皆有仙人居住。此后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和《远游》,作为游仙诗的鼻祖,以丰富的想象勾勒出神仙的形象。总体来说,神仙们的特点一是长生不死,二是神通广大。

汉代以前,人们普遍相信有神仙存在,但对凡人如何成仙,却没有太多的方法。当时人们认为要想成仙,需要跟仙人接触,向他们求取仙草仙芝服用,以获不死。秦始皇和汉武帝正是出于这种思想,发起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求仙活动。但随着秦皇汉武求仙活动的失败,知识界开始对是否有神仙产生怀疑

葛洪相信有神仙存在,并且吸收《太平经》和嵇康的思想。他一方面说:“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胞胎之中,已含 信道之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仙可学致”,认为不管什么人,只要坚持修炼、服药,都可以成仙。

这些思想在《神仙传》中,皆有案例,如墨子、刘根被认为有“仙骨”,是天生该成仙的人,还有些普通百姓,如王兴、赵瞿等.则只是坚持服药,最后也成了仙。所以《神仙传》里的人物故事都显得很真实,其中的人物基本都有明确的姓名和出生地或活动地,成仙的方法和过程也交代得很详细,极大地降低了神仙的神秘感,这样对普通人来说显得很有吸引力,让他们觉得成仙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事,也因此起到了很好的辅教作用。

葛洪因为家族渊源,曾深入学习各种道术,对神仙之说深信不疑;同时他又不满当时的道教和道士们的种种恶劣言行使得仙道不传,故作《抱朴子.内篇》,以示后世学人成仙之法。但世人依然对神仙是否存在存有疑虑,所以他又作《神仙传》作为补充案例,与《抱朴子。内篇》形成呼应,欲使世人打消疑虑,从而能一心求道。

因此,《神仙传》可视为一本辅教之作,它的中心思想就是"神仙实有”和“仙学可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到了仙分三品,即天仙、地仙、尸解仙,而成仙途径则有服食(包括服用金丹和各种仙药)、行气、思神守一、导引、房中等,《神仙传》中的人物也基本都是采用这些方法走上成仙之路的。

第4页 内容概要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共十卷。是其所著道教经典《抱朴子•内篇》的案例辅教之作,以具体人物事迹阐释他的“神仙实有”“仙学可致”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想象丰富,记叙生动,体现了魏晋时期的神仙观念及魏晋文士风气。其中不少人物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一些成语和文化典故,如“沧海桑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杏林”“橘井”等,大众耳熟能详,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神仙传》中故事众多,故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生动。如《栾巴传》写仙人栾巴为民除害的故事,中间说一庙鬼化作书生,骗太守许以女儿。栾巴见之,遂做法驱之,使庙鬼现形为老狸。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刻画了道教的法力,笔墨虽少,却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正面形象。类似的故事还有《王远传》、《刘根传》、《吕恭传》等,均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

《神仙传》的细节描写颇具体生动。唯其如此,它更具有神秘怪谲的色彩。葛洪笔下的神仙不仅炼丹养生、绝谷食气、长生不死,还具有许多超自然的奇异本领:

“能坐致风雨,立起云雾,画地为江河,撮土为山岳等……

崩高山,塞深泉,收束虎豹,召致蛟龙,使役鬼神等……

分形易貌,坐存立亡,隐蔽六军,白日为暝等……

乘云步虚,越海凌波,出入无间,呼吸千里等……

煎泥成金,凝铅为银,水炼八石,飞腾流珠,乘云驾龙,浮于太清之上”。

在《神仙传》中,还出现了一个与人世不同的仙界和与仙界相对立的阴间。阴间如人世监狱,阴森可怖;仙界则楼观重阁,五色玄黄,郁郁如云气。仙庭中有珠玉之树,灵芝众生,又有成群的龙虎异兽,游戏其间,还有玉女仙童充任侍者,天曹仙官担当仙职,文官则朱衣素带,武官则甲兵旌旗。

神仙出入乘羽车,驾五龙,麾节幡旗开道,威仪奕奕,流云彩霞,霏霏绕其左右。违反天戒的将被逐出仙界,贬往人间,凡人“欲举登天上补仙官,则当用金丹”。不难看出,这里的仙界和阴间都是人间世界的折射反映。

葛洪认为神仙可学,仙界可至,又认为必须具有仙骨或命当得仙者方能修炼成仙。仙则分为升天蹑云的天仙,留居人世的地仙和不担任仙职的散仙等不同品位。修仙之道上有“九丹八石,金醴金液。次存元素,守一思神,历藏行气,炼形消灾,辟恶治鬼,养性绝谷,变化厌胜……”,亦有不同等级。

第5页 名言佳句

1、昨夜遇神仙,指示几先,采取搬运任先天, 壶中姤复颠倒颠,浑沌曲全。 鸿蒙复命圈,七返九还根,三三后接三三前,身外有身天外天,万化嫣然!

2、或者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者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者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者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气,辟谷茹芝;或者出入世间而人不识,或者隐其身而莫能见。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潜江隐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3、“(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