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105):辨赏寻秘籍 趣赏齐家璧

——齐家文化玉璧赏趣兼博物馆藏品的观摩学习方法

由于型简工只的原因,文化期素玉璧是最难辨识的玉器之一;而由于多色玉的原因,齐家文化素玉璧的辨识更是难中之难。

一件素玉璧呈现上来(图1):

图1

能够判断出其真仿吗?判断理由(看点)是什么?可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

见真:

①孔为管钻,外圈失圆为切方取圆,形制古朴;

②布满惊裂纹,裂为沁门、沁入肌理(图2);

图2

③钻孔璧微距图见解玉砂痕,古工特征(图3);

图3

④蚀斑片片,风蚀沧痕(图4)。

图4

存疑:

①见真点仅供辅助参考,不可贸然定真。因为:

A、管钻孔与切方取圆简单可仿;

B、惊裂纹有伴沁现象的沁、裂关联一致,却也有裂而未沁的单裂,其裂仍然有待考究(图5)不可贸然定论;

图5

C、解玉砂痕显示包浆不明显厚重,砂后包浆还是后期手工修磨不能确定。

古玉辨赏模棱两可、两不可的两难境地是经常遇见的现象,奥秘何在?需要找到关键看点方能一锤定音了。

这个关键看点就是蚀斑是否“工上自然态”了(参见《古玉学步(80):玉面平静先看砂整器老旧辨风化》)。

在诸多考量因素中,蚀斑的“工上自然态”是考辨真仿的最终“秘籍”。工上自然态定然真古无疑、自然态上工必然仿古不虚。

细致查看一番,玉璧的蚀斑片片,在不同区域还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状态,其中钻孔壁边缘的一片蚀斑呈现出完整的自然状态(图6):

图6-1

图6-2

这种土蚀斑往往还伴生结晶,非人力技术所能及,是真古到代无疑了。

对型简工只的素器玉璧,只有看点明确地辨识出真仿,才能算进入高古玉门槛。

赏辨多了就不在犯难,思路有了就会驾轻就熟。同样的思辨路径,一件素玉璧呈现上来(图7):

图7

很轻松地找到关键看点——呈现自然态的土蚀斑,而且从蚀斑还能显示出原生玉料密度和硬度的差异化(图8),到代真古无疑,这就是素器的考辨秘籍了。

图8

其实这两件均是甘肃静宁县博物馆藏品,1984年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源自《中国玉器通史》新石器时代北方卷(图9)。

图9

或者说,原来是馆藏啦?非也,如果没有掌握考辨思路,即使大量馆藏品放在面前就能认识并且知晓其所以然吗?恐怕常常是“相逢对面不相识”了。这就是如何观摩馆藏学习古玉知识的方法之一了。

再上一件素玉璧(图10),真仿豁然开朗还是依然模棱不定呢?

图1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